追花寻蜜“蜂”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21-12-17 18:05:26 作者:超级管理员 点击:151 【 字体:大 中 小 】
“蜜蜂是一种很神奇的昆虫,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大能量。工蜂是蜂群里最勤劳的,它们担负着侦察、守卫、采蜜、酿蜜等工作……”一讲起自己的“养蜂经”,杨建青侃侃而谈,总有说不完的话。
杨建青是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山花养蜂合作社理事长,今年54岁的他,养蜂已有20多个年头了。20多年的养蜂生涯,让杨建青对蜜蜂产生了一份难舍的情怀,对于养蜂这件事儿,杨建青从未停下过脚步。
高中毕业的杨建青当上了民办教师。不安分的他又到乡供销任职,在职其间,他走遍了全县乡镇场,杨建青在喀拉峻大草原、琼库什台牧区供销点工作经历让他对“蜜蜂”蜂蜜产生了兴趣,单调的工作他和喀拉峻草原一家养蜂人成了朋友,闲余中他过去帮忙,他深深的被勤劳的小精灵蜜蜂及养蜂人追蜂寻花生活方式吸引了,回家后毅然决定辞职,戴上养蜂帽,成为了一名养蜂人。“我认识的一个就是养蜂朋友,他一年可以收入几万元,而我的工资一月才几百元。”杨建青说,刚开始养蜂就是为了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份事业。 养蜂人的生活让杨建青吃过不少苦。为了让养蜂技术更过硬,他过起了走南闯北、追花寻蜜的生活,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每年不同季节,杨建青就带着一箱箱蜜蜂出发,喀拉峻,库什台,辗转伊犁八县,在每一个有花的地方停留,采蜜、采蜂王浆,追逐下一个花期。一年两季,蜂队到哪里,帐篷就搭到哪里。 由于当时蜜蜂养殖技术比较落后,采集的蜂蜜也不多,产量很低。尽管如此,杨建青还是感到满足。如他所愿,行情好时,一年收入上万。虽然辛苦,但养蜂带来甜头让他觉得梦都是香甜的。
从一名民办教师、供销社主任转变为养蜂人,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杨建青,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过各种挫折,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只要有机会,就四处向身边的养蜂人取经求教。有时候,碰到不懂的技术难题,他就跑到书店或是向镇里的技术员寻求答案。“那些年我走了很多地方,也接触到了很多技术,我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再总结、研究、创新。”杨建青说起当时养蜂的一幕幕,至今印象很深。随着对养蜂行业的深入了解,自己逐渐意识到当时蜜蜂养殖方式过于粗放,蜂农们还缺乏先进养殖技术,于是决定结束多年的流浪养蜂人生涯,开始研究技术,培育蜂种,建立养殖基地。2009年5月,杨建青成立了山花养蜂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就地联系蜂农加入合作社。得到喀拉达拉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免费提供土地用作合作社基地。看到杨建青的蜜蜂养殖越干越好,许多农户都来取经。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建青决定好好帮他们一把。他和村里商量,在村委会旁边另建一个养蜂扶贫基地蜂产品加工厂,里面的配套设备、设施、蜂群等都由杨建青捐赠,保证每个想学养蜂的农户都有一套。维一要求,蜂群不能直接带走,杨建青让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给农户培训,学习养蜂技术。等农户可以养活蜜蜂、繁殖蜜蜂让蜂群从1变2后,他们就可以带走蜂群自行养殖了。合作社有了,养蜂基地也有了,蜂产品也多了,怎么推向市场,让特克斯的山花蜜走出去,杨建青说: "蜂农以前养殖蜜蜂大多比较“随心所欲”,取蜜前不会对蜂蜜进行检测,导致合作社的蜂蜜种类、品质参差不齐,在销售上也不好统一。有
了好的蜂王之后,蜂农想进一步扩大养蜂规模,但又顾虑蜂箱投入、管理经验、蜂蜜销售等等",为此,杨建青再次决定:免费教授养蜂配套技术;保底收购蜂蜜,年底二次返利;争取养蜂补助及办理养蜂相关证书。这一决定也基本确立了合作社日后的大致方针和走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由于蜂蜜可以长期储存,杨建青的合作社没有遭受太大影响。但商品不能流通,现有库存也需要解决,己经拥有1个公司三个合作社的杨建青捐赠了30万元物资,为抗击疫出了贡献,2021年,合作社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完善产品生产线,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再逐步扩大产品规模,一步一个脚印。杨建青的养蜂事业也逐步走出了一条从规模化到精品化、再到品牌化的路子。从2009年成立山花养蜂合作社至今,杨建青在养蜂上已获得各种专利证书证3件,其中品牌2件。他注册的“喀拉峻”"库什台"蜂产品在疆内外得到认可,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合作社生产的喀拉峻有机黑蜂蜜现已开发多个系列品种,并获多项荣誉。特克斯山花蜜获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合作社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社。杨建青每年推广的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让农民获得间接的经济效益。蜜蜂通过授粉使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每亩产量能提高30%左右。
“我养殖蜜蜂己经很多年了,养蜂经验是有了,可惜由于缺少养蜂管蜂技术,产量一直上不去,老旧的养殖技使我一直亏本,还好遇到了杨建青老师,多亏了他在养蜂技术上的指导,我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同样来自本县的蜂农石大鹏这几年光是靠养蜂卖蜜,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2017年在杨建青的帮扶下注册了伊犁五蜜坊蜂蜂业有限公司,他说起杨建青的养蜂技术,很是佩服。传授技术,帮助蜂农,杨建青乐于分享,敢于实践。多年来,他带领本镇和全县蜂农脱贫致富,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实现科学养蜂、提高蜂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为了培养更好的青年养蜂人才,杨建青还举办全县养蜂技术培训班,目前已开展了8次培训,培训人员累计160余人次,经过培训,这些新型养蜂人各自走上了养蜂创业之路。多年以来,杨建青一直不忘初心,开拓创新。他计
划将喀拉峻、库什台打造成为一个以养蜂、种蜂培育及蜂产品生产、研究、旅游观光、销售于一体的养生基地,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参观、调研,不断发扬蜂蜜文化,弘扬蜜蜂精神,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杨建青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平安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截至5月23日))


全文+重点丨《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印发


IIGF两会观点丨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及纾困建议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推进打赢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视频会议


科学养殖,匠心打造精品蜂蜜


2020年“全国低碳日”举办线上主题宣传活动


绿色建筑星级怎么评? 各地奖励补助有多少?


2020下半场开启,环境产业“新格局”来了!


24年来首次大修 着重从4大源头减排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将出炉


这些情况下,企业的环评、排污许可要怎么办?
